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农民日报】艺术生活化 生活艺术化

——华中农业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纪实

核心提示: 华中农大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设立文化建设委员会制度、将学生作为文化活动的主角、将校园文化面向全校的方式,以一流的文化涵育一流的人才。

“为了以一流的文化涵育一流的人才,华中农业大学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真正把校园文化作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和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高翅说。

制度保障:变储能为释能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华中农业大学专门成立了文化建设委员会,负责制定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和审批年度工作计划。这种制度设计强调突出文化活动和校园环境氛围的育人品性、学术品貌和文化品位,切实推动校园文化活动由数量型向品质型转变、由展示型向参与型转变、由娱乐型向涵育型转变、由品牌型向常态型转变。

除此之外,华中农业大学还搭建了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项目“狮山文谷”。在具体运作中,“狮山文谷”以书籍、电影、绘画、音乐等各类广义阅读的信息服务和优质活动为服务载体,面向全校师生发起并提供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建设委员会这样的制度设计,从根本上优化了大学文化建设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真正把创新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效能激活并释放出来。”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程华东说。

学生参与:变被动为主动

常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往往由校方循例而办,在某一特定的时节,组织一场类型化的活动。这样的文化活动缺乏互动性,学生也大多被动参与。

华中农业大学的校园文化活动之所以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加,是因为它更有理念基础。“文化建设委员会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当作文化活动的主角,自己则一门心思当好配角、做好服务。”该校文化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彭光芒教授说。

华中农业大学的很多校园文化活动,不但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的文化活动,就是学生主动组织策划的。

在校文化办的鼓励和协助下,水产学院擅长笛箫的李泽巍和工学院精于小提琴的董和霖,在今年的10月10日,联手主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乐友交流会”。“两人还设计了各种轻松好玩的小游戏,与现场观众互动。”校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冯楠说。

对于这次经历,李泽巍最大的收获是,在以成绩为中心的评价体系里一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自己,如今有了足够的信心和底气,“眼前的一切都在告诉我,可以像艺术家那样生活。”李泽巍说。

艺术生活:变少数为多数

“策划的人多了,参与的人多了,艺术生活就会从少数人的生活模式,变成多数人的生活模式。”校团委书记彭小川说。

在华中农业大学,不管是文化活动的发起者还是参与者,都深深明白,校园文化活动着眼于人的综合素养和长远发展,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华中农业大学原创话剧《牵挂》,除了‘真实感人’之外,还有一个罕为人知的特点,那就是所有参演人员均为我校非艺术专业的‘90后’甚至‘00后’大学生。”文法学院辅导员、话剧《牵挂》第一代主演陈丽介绍说,“这说明校园文化活动不是少数艺术特长生的专属,全校所有学生都可以自由参与。”

在这种理念的感召下,校园文化活动成了广大青年学子共同天地。比如工学院的毕业生们曾经将15台农机打扮成花车在校园巡游,被称作“工学院专属硬核浪漫”。

“毕业荧光跑”“稻草人文化节”……近年来,集体自发的艺术活动越来越多。华农人也越来越坚信,艺术的生活转化,可以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发现自身潜藏的“文艺细胞”。

原文链接:http://szb.farmer.com.cn/2019/20191210/20191210_006/20191210_006_7.htm

责任编辑:李沂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