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秋宇)4月11日晚,湖南大学何人可教授做客第328期狮子山讲坛,在线上为师生讲述“面向一带一路的长沙窑设计创新”。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何人可以一幅铜官傍山建窑、柴火烧瓷的壮观场面带领师生穿越盛唐,回望“千年窑火”——长沙窑。他以“长沙窑与‘一带一路’”“中外文明互鉴”和“长沙窑如何传承发展”为引,介绍到长沙窑是受唐三彩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而逐渐创造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釉下彩陶瓷工艺。
“中国最具特色的三条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茶叶之路。”谈及长沙窑与“一带一路”的缘分,何人可介绍道,长沙窑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是现代“一带一路”的重要起点之一,也是中外文化交流重要的载体。通过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的长沙窑瓷器图片,何人可展示了唐代长沙窑釉下彩花鸟纹盒,阐述了长沙窑釉下彩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何人可通过图片展示及原理阐述介绍了长沙窑瓷器与西域文化的结合,“长沙窑瓷器上所绘的是绘画还是书法?”他谈到,长沙窑为波斯市场而设计制作文字装饰,成为中国最早的陶瓷文字装饰。中国与波斯的文化互鉴不仅表现于瓷器文化,在其他文化中也有体现,比如家具、食物、乐器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不断地交流发展中,文化交流,文化互鉴,而“瓷”则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记载了几千年来的文化交流故事。
何人可回忆道自己赴伊朗参加“重走丝绸之路”文化考察活动。在活动考察期间他几乎走遍了伊朗重要的城镇和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探索了长沙窑瓷器和同时期出土的伊朗瓷器之间的紧密联系,对“青花瓷”与伊朗文化的联系进行研究分析。他表示,构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是长沙窑的当代意义,我们要意识到设计的产品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更是一种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和工具。从古至今,不同文化的冲突和互鉴,形成了中国现代的特色文化。
在互动交流环节,当同学们思考如何让长沙窑变得更“年轻”时,何人可耐心回答,提出四种方法去传承传统遗产。他说,一是发展数字化建设,使其能永续保存;二是发展当代化,各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文化特征,而现代背景下的传统遗产应该满足现在的文化需求;三是发展国际化,面向世界发展,推动其交流互鉴;四是发展商品化,通过经济发展去推动遗产可持续化。
审核人:祝鑫
【人物简介】何人可,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特邀副会长。红点奖、红星奖、IF 奖、G-Mark 奖、Core77 奖等国际设计大奖评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