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楚天都市报】图文:医院里有群“最美志愿者”

核心提示: “小臣臣,姐姐给你讲个故事好吗?”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爱接力义工协会的志愿者王国燕、江莎、宓辉义、梁慧婷走进中南医院骨科病房,陪同一名6岁的断掌男孩小臣臣(本报曾报道)玩耍。由于右手受伤,小臣臣每天都只能平躺在病床上。看到有人陪他玩,小臣臣开心地笑了。

楚天都市报副刊讯 楚天都市报记者 李晗 通讯员 高翔

刚刚过去的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医疗志愿服务饱含人性的热情和善意,赋予人们快乐和梦想,坚定人们的生存价值和方向!同时,医疗志愿服务还架起了医患沟通的桥梁,对深化医改、促进医患和谐意义重大。今天,就让我们来聚焦一下,目前正活跃于各大医院中的志愿者们。

大学生志愿者》》

医院里的“编外护士”

近年来,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各科室就诊区、病房里,总能见到一群年轻人为患者嘘寒问暖。他们是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护工”,利用课余时间到医院为患者提供志愿服务。

为确保大学生志愿者能够胜任服务工作,医院从基本医疗常识、环境熟悉、谈心技巧、不同人群差异化服务等方面,对他们进行了专门培训。如今,这些大学生们越来越得心应手,俨然成为了医院里的“编外护士”。

志愿者成为断掌男孩贴心人

“小臣臣,姐姐给你讲个故事好吗?”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爱接力义工协会的志愿者王国燕、江莎、宓辉义、梁慧婷走进中南医院骨科病房,陪同一名6岁的断掌男孩小臣臣(本报曾报道)玩耍。由于右手受伤,小臣臣每天都只能平躺在病床上。看到有人陪他玩,小臣臣开心地笑了。

由于右手遭到毁损伤,需要做多次手术才能修复,小臣臣两个多月不能下床,每天只有妈妈和舅舅照顾,病房里寂寞难耐,小臣臣的情绪一度非常不好,常常莫名喊叫哭闹。但看到哥哥姐姐们后,他开心地笑了。“大学生们给孩子讲故事,折玩具,孩子跟这些大学生们玩得很开心,看到我都不理我了。”小臣臣的妈妈雷天巧笑着说。

家住汉口丹水池社区的72岁婆婆黄双连是一位孤寡老人,今年七月,她被查出患有淋巴癌,住进了中南医院。在病房里的生活,全靠热心病友和高校志愿者照料。

今年9月,黄双连老人出院,返回家中休养。得知老人无依无靠后,志愿者们定期追踪,到她的家中为老人做家务、帮老人送药。“这些大学生们就像我的子女一样,对我的照顾无微不至。”黄双连表示,患病后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帮助,自己去世后,要通过捐献器官来感谢他们。“我们有一个QQ群,一发出需要服务医院患者的消息,许多同学立刻报名。”该爱接力义工协会负责人表示,志愿者们主要服务对象是患有危重症的老人和长期卧床与病魔斗争的孩子,因为这两类患者最需要心理上的慰籍。

小患者一句“我会写你名字了”就是最大鼓舞

只要没有课,志愿者们就会辗转几趟公交车,从学校赶到医院各个病房,风雨无阻。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大四学生赵兵,就是其中一员。大学四年来,他累计在医院为患者服务2000余小时。

两年前,“最心酸小苹果”小海峰(本报曾报道)因车祸而不得不截去双腿,正在中南医院做后期康复治疗。赵兵开始为他服务,才两岁的小海峰无法忍受身体上的疼痛,他只能通过哭闹,不配合治疗来表达自己的痛。

赵兵尝试着和这个两岁的孩子做朋友,每周都抽时间去医院去看他,和他做游戏、讲故事、学知识。渐渐的海峰变得开朗懂事。一次媒体采访中,妈妈说到了小海峰故事,忍不住伤心抽泣。病床上的小家伙立马从床头拿了一张抽纸递给妈妈说:“妈妈,不要哭”。

小海峰楼下病房里的五岁男孩阳阳(化名),一年前因为车祸脑部受伤而昏迷四个月,并出现肌肉萎缩、走路、说话、写字对他而言非常吃力。整个人也变得自闭,不爱说话。赵兵和志愿者们得知阳阳特别渴望回到学校,渴望学习,于是每周去给阳阳补课,陪他读书写字,与他做朋友。渐渐地阳阳不仅变得开朗了,还能完整地背诵百家姓和三字经。“我最感动的是,有一天去病房看望阳阳,他一字一顿地对我说:‘赵兵哥哥,我会写你的名字了!’”赵兵说,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对自己而言却是最大的鼓舞,辗转奔波的艰辛,他人的质疑和嘲讽都烟消云散。“公益并不是一个人为其倾尽一生,而是不同的人在持续不断地为爱接力。”赵兵表示,每年都有新生补充进志愿者团队,如今团队里已有70多位志愿者,即使自己将要毕业离开,这份公益事业也一定能坚持下去。

患者成为志愿者》》

抗癌路上他们并肩同行

楚天都市报记者李晗通讯员张智

在湖北省肿瘤医院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医生,却常常出现在门诊大厅、检验科室或住院病房,陪着患者看病谈心;定期为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驱散病痛的阴影……这群人也曾是癌症患者,康复后成为了医院的“志愿者”。“我叫郭德胜,今年68岁,湖北汉川人,在家人和医生的支持下,我肺癌康复17年,结直肠癌康复13年,我愿意把在抗癌道路上的心得经验与大家分享。”11月30日下午,湖北省肿瘤医院胸体外科健康教育室里座无虚席,近50位癌症患者正在专注地听台上人的讲述。

郭徳胜的现身说法激励着在场的病友们。52岁的肺癌患者王女士说:“平时在病房里见到很多病友病情复发或恶化,害怕自己不能康复。听了郭老师的讲述,我有了信心,要康复,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

像郭德胜这样的癌症康复志愿者,目前医院共有56人,常年在省肿瘤医院帮助患者预约挂号、拿药、导诊等,周一到周五都有志愿者值班,并不定期到病房陪患者聊天。很多患者受到“热心大姐”和“宽心大哥”的感染,纷纷要求康复之后加入这个团队。

仅2014年一年,康复志愿队就为病友预约挂号550余次,联系专家问诊150余人次,为病友联系专家门诊、复查、帮助办理入院手续330余人次,进病区探望病友350人次,以座谈方式与乳腺癌、胃癌、肺癌、肠癌、鼻咽癌患者交流累计达266人次。

白衣天使变身志愿者》》

护士母子变身“志愿达人”帮助弱势群体4年

楚天都市报记者高家龙通讯员陈敏汤漪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永胜

妈妈陪烧伤患儿做游戏、唱歌、画画、讲故事,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在旁边帮着摆小凳子和智力积木……日前,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楼,39岁的白衣天使周莉和11岁的儿子朱博怿像往常一样做着志愿服务,今年已是母子俩携手做志愿服务的第4个年头。

周莉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工作了21年,担任产科护士长8年。2011年大年初五,一名42岁的高龄产妇在医院剖腹产下一名先天愚型男婴。周莉担心家长将这个宝宝抛弃,便与孩子的父亲长谈了一次,对方当时表示会抚养,不过以后的事说不准。孩子出院后,周莉坐立难安,她准备去附近的儿童福利院看看,家长会不会把孩子丢了。她上网查询得知,要想有机会进入福利院,必须成为一名志愿者。于是,周莉报名加入了志愿者组织,几乎每个周末都要抽出2个小时,参加志愿服务,从儿童福利院到养老院,以及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她都去服务过。2012年下半年,周莉看到读三年级的儿子朱博怿周末在家,便带着她去养老院做志愿服务,陪老人晒太阳聊天。“儿子成绩不错,还在学校当班长,但是我感觉他责任感有些欠缺,有时候表现出独生子女自私的一面。”周莉说,她带儿子去做志愿服务,目的就是想让儿子看到妈妈的行为后,也学会为他人服务。

起初,朱博怿对志愿服务也有些抵触,因为占用了周末玩的时间。第一次参加服务,朱博怿认识了一名同龄的烧伤男孩,两人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每个周末他都陪男孩玩积木,直到那名男孩出院。由于在志愿服务中给他人带来了快乐,朱博怿也坚持了下来。因为年纪小,朱博怿被志愿者们称为“小外挂”。

这对志愿者母子感染了许多人。医院许多同事知道周莉的事情后,也加入了义工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目前该院已有110多名医护人员成为志愿者,数量之多在江城医院中少见。作为武汉市第三医院志愿者队伍的队长,周莉将烧伤儿科设为活动点,定期接受武汉志愿者来服务,教患儿唱儿歌、手工制作、绘画和棋类游戏等。

目前,周莉加入义工联4年来累计服务时间164个小时。她说;“其实在做志愿者服务他人过程中,我也收获了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而儿子朱博怿最大的收获是开心,因为他能给他人带来快乐。

武汉市第三医院党委书记赵光表示,周莉是医院志愿者服务队中的一个缩影,医院将把志愿者服务扩大到中医科、疼痛康复科等重点临床科室,让志愿精神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

责任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