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现场(供图 向婷婷)
南湖网讯(通讯员 王文文 曹杨)11月25日晚,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历史学科筹备负责人、历史学研究所所长郭世佑,做客我校狮山讲坛,为我校师生带来题为“近代中国历史研究的难度与分歧”的讲座。
有着36年历史研究经验的郭世佑教授首先从近代中国历史研究难度谈起,围绕研究手段、研究对象和研究主导者三个层面展开。针对近代史研究的手段,即资料方面,郭世佑表示:“古代史的资料少,并且多以考古发掘为依据,所以创新性有限。而近代史资料多,记录资料又多又伪又杂,成为近代史研究难度大的原因之一。”
关于第二个难点,郭世佑认为在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包括时代与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他说:“对于像曾国藩、张之洞、梁启超这样的历史人物,我们也很难去研究。他们具有多重的身份,不同的历史投入,要研究这样的历史人物,需要我们比他们更聪明,更有经验,而这确实是有难度的。
研究主导者本身的问题则是第三个难点,表现在研究者的主观性和文化程度上。郭世佑指出,每个人的观点不同,情感不同,统一起来有难度。并且历史和现实没有拉开距离,很容易影响研究者。而文化程度则尤其强调专业知识。
“对于近代历史研究的分歧,主要为对人物、事件、现象的分歧”郭世佑这样说。他认为各自钻研,不过多纠结容易淡视话题。而关于分歧的原因,他表示,对已有复杂问题的重新思考难度大,且易被误解。郭世佑以李时岳先生定义“洋务运动”的例子讲述了大众观点与李时岳观点的分歧,表明历史观点的相左的经常性。
对于解决这些难点的方法,郭世佑也提出四点建议:概念明确、论据充分、视角多元、价值标准统一,要用统一的标准对不同人、事做出客观的判断。
在提问环节中,来自武汉学院的学生杨镇提出了“对历史感兴趣的非历史专业学生如何更好的学习历史”的问题。郭世佑回答:“不管什么专业,都应具有历史知识。人类千百年的经验记载在历史资料中,只会念稿子,是缺少历史知识的表现。非专业的学生可以有选择性的阅读人物传记,在现实中映照历史,时刻反思历史。”他希望学生们重视历史,掌握基本历史知识,以史为鉴来知得失。
人物简介:郭世佑,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历史学科筹备负责人、历史学研究所所长。主要著作有《历史的误读》《记问沉浮:近代史的求真之旅》、晚清政治革命新论》等,主攻方向为中国近代史与中国法律史。
审核人:韩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