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特别关注】一个人•一团队•一支棉(2)

核心提示: 2017年3月7日,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了棉花团队重要成果。岁月流金,厚积薄发。这些研究成果表明,我校棉花团队已经在同领域研究中成了国际“群雁”领头。然而,但凡成功,背后总有一本发黄的艰辛“台账”,棉花团队也不例外。

一支棉一桂冠

张老师回答问题
张献龙教授参加国际会议并回答现场提问

巴西国际会议门口合影2
棉花团队在巴西国际会议门口合影

2000年前后,棉花团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团队组建与方向凝练。这时的研究与同类高校和科研院所相比,差距较大,同行的科研成就几乎是以10倍于华农的数量,将我校远远甩在后面。

得益于对科研发展方向的敏锐把握和洞察,棉花团队提出一位教师“蹲点”一个重点领域,深度持续研究,一步一个脚印。就这样,差距慢慢缩小。而外界也从“不知道华农还有个研究棉花的团队”到多封国外高校邮件邀请我校博士出国做博后研究。

事实上,棉花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是在2006年以后。科研方向既定,棉花团队快马扬鞭。

2008年前后,团队瞄准国际科研制高点,掌握了成熟的棉花细胞工程技术体系,创造了多项“国际第一”:首个从雷蒙地棉、克劳茨基棉等野生棉细胞获得再生植株,首次从克劳茨基棉等野生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实现陆地棉与克劳茨基棉、比克棉、戴维逊棉等多个野生棉种的对称、部分不对称、完全不对称融合并再生植株等。

在此基础上,团队通过集合远缘杂交、细胞工程和常规育种评价等技术,创制了784份分别以海岛棉、达尔文棉和毛棉等为供体的陆地棉远缘杂交高世代材料,借助分子标记和主要农艺性状系统鉴定,筛选出一批早熟、高产、优质及多抗的棉花新品系。

通过轮回选择和聚合育种,丰富了棉花杂交育种亲本的遗传结构和选择的针对性;通过分子标记系统评价,建立了棉花骨干亲本群。值得一提的是,创建的成熟棉花组织培养技术体系及转基因优良受体材料,已被美国德州理工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种子集团公司和大北农集团等国内外科研和种子公司应用于棉花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育种的应用。

2012年,团队在Plant Physiology上发表文章,标志着其在棉花基础研究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两年后,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文章,标志着其在棉花基础研究已达到国际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检索数据显示,近五年国际棉花领域发表的IF大于5的文章数量我校棉花团队国际第一。

然而,理论研究和发表文章只是一个开始。棉花团队坚持“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培育出“华杂棉1号”“华杂棉2号”“华惠103”“华杂棉4号”“华棉3109”和“华杂棉H318”等6个优质、高产、多抗棉花新品种并大面积应用于生产,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7项。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华杂棉H318”在国家组织的区试中具有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等突出特点,在当年审定的多个品种中综合指数居第一位。

这个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