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网讯(通讯员 杨晨茹)近日,理学院在逸夫楼二楼会议室召开了本学期SPOC教学交流会,14名任课教师重点从SPOC教学课前学习讨论、课堂教学设计、课堂分组讨论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就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混合式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投入、保障、课后的反馈等方面进行了交流。理学院院长陈浩教授、学校教务处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课前学习、课堂教学相互配合
SPOC教学模式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前学习是基础。化学系副教授徐胜臻谈道,课前可通过加强监督确保学生预习到位。他从科学分组入手,将男生与女生、外向与内向学生合理搭配,通过学生发送的讨论照片、讨论报告等手段引导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化学系教授王运、物理系副教授刘泉两位老师本学期带的是同一个班级,谈到该班级的课堂教学,他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他们结合所带班级学生大多来自基础教育力量较为薄弱区域的特点,通过营造氛围,大力加强课前讨论环节,提高了学生关注度和参与度。
SPOC课堂教学设计可自成一格,老师可结合授课班级和自己的教学特色进行设计。化学系老师李慧慧认为,可通过专题讲座讲知识框架,建立每章的完整体系,弥补MOOC课堂的零散性,细节内容学生可通过自主学习视频完成,实现有效的隔堂对分。面对学生讨论课参与度不高和讨论课流于形式的困惑,探索完善四个阶段的讨论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曹敏惠认为,课堂教授的内容应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满足学生。她主要讲授“进门测”中学生集中出现错误的题目所包含的知识点,以及课前讨论中的共性问题,她认为作为教师,要加强课前学习的督促、课中学习的组织、鼓励,课堂学习的过程考核,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数学系老师陈华锋、李燕则认为,数学的SPOC课堂要改变教授方式,重在归纳、总结,结合慕课视频线上学习,线下课堂应减少一般性的知识点讲解,可适当减少讨论,以教师总结、答疑解惑为主,精讲多练。他们认为无论何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培养的目标没变,变化的是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讨论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SPOC课堂的讨论,目的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学系石炜、曹敏惠等教师认为,讨论问题的设计非常重要,应结合所授专业、经典案例、社会热点等分层次设计为基础讨论问题、拓展讨论问题等,提高学生参与度。李慧慧、汪萍等则从主持方式方法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讨论阶段设计,增加学生发言机会,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他们认为,课堂讨论老师、学生的角色定位很重要,组织工作要到位,讨论要切实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要让所有同学都有发言、上台的演讲的机会。
通过讨论与交流,教师们对SPOC课堂各个教学环节都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同时,很多教师都引入了微助教、雨课堂等手段辅助教学,体现了他们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从以“老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所做出的努力和尝试。
据悉,近年来,理学院主动适应信息化教育新形势,结合公共基础课的特点,利用已经建设好的14门在线开放课程,立足校本,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尝试利用各种新型教学辅助工具,每个学期有针对性地开设近20个SPOC课堂,课堂主讲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在教学组织、课堂互动、交流讨论、师生答疑等,取得了较好效果,得到学生的认同。
审核人:吴承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