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李艳梅教授谈高等教育改革趋势(摄影:乔娟)
南湖网讯(通讯员 吴菁婕 胡芬芬)“教育生态链一直在发生变化,作为高校教师的我们只有主动进攻,才能引领时代的发展。”近日,由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办、理学院承办的第89期“名师讲坛”在逸夫楼B212开讲。国家级教学名师、清华大学李艳梅教授与50余位老师一起以“把握教育发展趋势,积极进行教育改革”为题探讨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之路。
回顾发展脉络,探索未来教育
李艳梅回顾了农耕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教育生态发展脉络,“教育生态链一直在发生变化,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从黑板、挂图、幻灯机到实物投影仪再到在线教育,传授知识的方式受到了科技的冲击”。她提出:“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并非坐在教室里才能学到知识,我们的教育体系面临着非正式教育的进攻。”
“如何准确把握教育发展趋势,未来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样的?”李艳梅提出的问题引起老师们的思考。她引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著作《未来的冲击》和《第三次的浪潮》中的描写进行解答,托夫勒对未来的教育有着小班化、多师同堂、在家上学和在线多媒体教学等预测,并认为未来的教育必将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符合第三次浪潮——知识、信息化浪潮的需求。“教育正走向多元化和个性化,”李艳梅总结到。
提倡自组织学习,鼓励争论型课堂
谈到“什么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时,李艳梅借用Sugata Mitra教授“墙中洞”实验,提出教师应作为一个引导者,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换成主动学习。根据经典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金字塔理论,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远比被动听课学习的效率高,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意识地营造个性化“自组织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其思维特点相匹配。只有自组织地完成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那一个”。要让学生学会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而且要教会学生信息检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与教条抗衡的能力。
李艳梅认为,课堂教学的五重境界由低级到高级分为:无声型课堂、回答型课堂、对话型课堂、批判型课堂和争论型课堂。其中最值得提倡的是争论型课堂,即老师对学生的质疑不认同,再次“反击”学生,以至于吵得“面红耳赤”,形成思维的碰撞。结合三十多年的教学经历,批判型课堂和争论型课堂让她最有教学成就感,学生对这种课堂的印象也最为深刻,这种课堂里发现的问题往往成为了她科研的新题材,最终形式了教学相长、科教融合的良性互动。
积极主动进攻,做教学改革的赶路人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句话打开关于如何进行教学改革的探讨。李艳梅详细阐述了关于教学改革的六点做法和经验:一是要转变固有观念,教师要自主提升适应于信息时代的素养,培养信息社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二是教材并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经典著作、文献资料和网络信息同样能够帮助我们获取知识;三是教师已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四是传统教室也并非是获取知识的物理空间,传统教室将变身未来的学术会议室和讨论室;五是改变教学方式,教师要善于运用方向引导、问题驱动等方法,教学就像给学生指路,要让他们先见森林,再见树木;六是更新教学手段,制作慕课、改进教学资源、改造教室、利用“雨课堂”等现代教育工具都是教师主动进攻,适应教育生态发展,争做高等教育改革赶路人的必然选择。
最后,在1小时的互动交流环节中,与会教师积极提出了有关科研、教学、课程建设、教学评价、课堂管理等问题,李艳梅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表示“教学靠的是良心,承载了家长们的期待,肩上有一份对学生们沉甸甸的责任,教改之路任重道远,但只要用心地做下去,就一定有收获。”
人物链接:
李艳梅,国家级教学名师,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机化学”课程负责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大科学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审核人:肖湘平 吴承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